中国室内空气净化品牌集群

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        


欢迎您 ! 
   
   
   
你所在的位置:
   
戴自祝:健康建筑离不开健康空气
来源: | 作者:pro624b4c | 发布时间: 2699天前 | 118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戴自祝:著名环境问题专家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“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”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曾获卫生部和劳动部科技成果奖。戴老师承担过“热环境、评价及改善”等研究工作,参加了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、《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规范》等标准的编制工作。

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它是倦鸟归来的巢,它是行船避风的港,给每个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。

所以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是一个无忧无虑、健康舒适的幸福港湾,让家人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生活。


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,对建筑品质提升的念想也与日俱增。居住环境的改善,应包含与人类呼吸密切相关的空气健康问题。 

人可以7天不吃饭,2天不喝水,却一刻也离不开空气。我们可以挑选食物和水,但很难挑选空气,而且人的呼吸系统免疫力比胃肠道差很多。现代人一生中有80~90%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,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、生活和工作质量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,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430万人死亡,室外导致370万人死亡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,对建筑品质提升的念想也与日俱增。注重建筑品质提升,需注意节能、低碳、绿色、环保、生态、健康等多项环节。我们发现,建筑与健康的结合越发紧密。居住环境的改善,应包含与人类呼吸密切相关的空气健康问题。

 

室内空气污染从何而来?

戴老师指出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建筑的密闭性越来越好,而随之给室内环境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。现在我们的室内环境很不安全,危机四伏。室内空气污染按其污染物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污染、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三类。

物理污染: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、重金属和放射性氡、纤维尘和烟尘等的污染。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,颗粒的成分较多,除了一般的尘埃外,还有炭黑、石棉、二氧化硅、铁、铝、镐、砷等130多种有害物质。吸烟、做饭、供暖等燃烧过程是最主要的室内物理污染来源,如煤、天然气及生物性燃料的燃烧过程都可在室内产生多种类型的颗粒物,人们在室内使用各类电子设备也会增加室内颗粒物,此外,室内颗粒物还来自于中央空调的管道积尘、未经净化处理的新风、人体皮肤碎屑、衣物沾染尘土等。颗粒物一般为物理污染,有时颗粒物参与化学反应,造成化学污染。按照粒径划分的颗粒物类型有降尘、总悬浮颗粒物、漂尘、可吸入颗粒物PM10、细微粒PM2.5。较大的悬浮颗粒物如灰尘、棉絮等,可以被鼻子、喉咙过滤掉,至于肉眼无法看见的细小悬浮颗粒物,如粉尘、纤维、细菌和病毒等,会随着呼吸进入肺泡,造成免疫系统的负担,危害身体的健康。

化学污染:主要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和有害无机物引起的污染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,包括醛类、苯类、烯等300种有机化合物。而无机污染物主要为氨气(NH3),室内吸烟、做饭等燃烧产物CO2、CO、NOx、SOx。VO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,皮肤过敏,使人产生头痛、咽痛与乏力。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新家具的气味挥发,室内进行装饰装修使用的材料,如:人造板材、各种油漆、涂料、粘合剂等。

生物污染:细菌、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污染。微生物普遍具有以下特点:个体小;繁殖快;分布广、种类繁多;易变异,对温度适应性强。能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一般有以下几种:病毒(virus)、细菌(bacteria)和真菌(fungus)。悬浮微生物,门厅、大办公区中流动、密集的室内人员带来的流感病毒、结核杆菌、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,是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室内空调疾病的直接原因。世卫组织资料显示,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,微生物就是这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载体,其中2003年的SARS就是生物污染。

 

源头控制是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根本

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,细菌、真菌、甲醛、颗粒物、过敏源、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……室内污染物很多是人为产生的,比如吸烟、家用消毒剂和杀虫剂都有致癌物质,家用电器的粉尘、大量的建筑装修和家具、空调等散发的甲醛和异味,这些污染物影响范围很大,人体接触它们的时间很长。虽然浓度比较低,一般不会超标,短期内人体不会有明显表现,但人们长期持续暴露在室内空气污染的环境中,成千上万种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,会发生复杂的协同或相加作用。

一些特定的场合,比如学校,是人员密集的地方,甲醛污染很多,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上课的时候也高。再比如地铁,人挤人,空气质量也非常有问题。另外还有医院,特别容易发生交叉感染。室内多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和新风量的不足,引起不良建筑的综合症,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了居住者的舒适性、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,尤其是在中小学、医院和地铁等等这些公共场所,新风量严重不足,对孕妇、儿童、年老体弱者和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群体的影响更大。室内的空气污染涉及人群数量大,几乎包括了所有年龄段。

室内空气污染该怎么控制?需要控制源头、减少暴露机会、加强通风、净化空气。源头控制是根本,比如选择绿色建材和装饰材料、环保家具,慎用或少用化学品、化妆品和各种气雾剂,室内禁止吸烟等。使用低污染的材料,尽可能把污染挡在外面,限制排放,减少暴露的机会。

 

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

哈佛大学发布的《健康建筑9大基础》中,通风、空气质量排在了前两位。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,但是室外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时,需避免直接通风,必要时需使用新风净化系统,把室外较新鲜的空气引入到室内来,通过稀释和置换,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为了节约资源,需注意能量回收的问题。另外还可以采用空气净化的方法,使用空气净化器,通过过滤和吸附,改善室内空气品质。

目前,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措施主要有四类:无组织通风,也就是自然通风,但容易增加冬夏季的采暖制冷功能、引入室外污染物;有组织通风换气,也就是单向流送新风+净化排风通过厨卫排出室外,能有效净化空气,保证室内新风空气质量。但风机功耗大,而且容易增加冬夏季采暖制冷功耗;能量热回收,属于分户式双向流新风+净化+热回收,可以净化空气,保证室内新风空气质量,虽然风机和热回收功耗大,但热回收可节约采暖制冷功耗;净化功能,就是集中式新风+净化+热回收,可以净化空气,保证室内新风空气质量,虽然风机和热回收同样功耗大,但热回收可节约采暖制冷功耗。

新风系统是一个工程,不是一个家电。空气经过交换以后,送到房间里面,把室内的比较污染的空气进行交换,然后把能量回收过来,可以节能。新风机有吊顶式、壁挂式等多种形式,但新风净化系统是一项工程,要精心的设计、施工和科学的运行和保养,不是一个单纯的家电,家电拿过来插上电源就可以了,而新风系统需要经过设计,而且需要因地制宜,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和安装,安装的时候也要考虑房子的结构,采用不同的方案,比如新建建筑可以采用吊顶式的,既有建筑,可以选择壁挂式或者柜式的。

戴老师表示,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从来都不是替代品而是互补品,两者可以相互配合使用。室内环境的解决方案,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,新建的建筑和现有建筑进行改造,采用不同的方案。建议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研制各种高质量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风设备,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,正确合理使用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。空气净化器和新风净化系统将会迎来高速发展,要有重大突破,还要靠技术进步和行业的长期努力。

 

行业标准日渐完善 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

戴老师指出,美国有清洁空气法,日本有空气管理法,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法律,希望我国也能对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进行立法,指导和规范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。近几年,中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,从规划设计、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、产品参数、施工验收、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、测试分析到运行管理,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,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。

早在1988年,中国就制订了第一套比较完整的《公共场所室内卫生标准》,这些标准的出台对于加强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卫生管理,控制传染病传播,保护公众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近几年,针对建筑和装修活动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,参照国外有关标准,并结合国内产品的试验验证,我国先后发布了10项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》(GB18580~18588-2001和GB 6566-2001),这套标准对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、苯、甲苯和二甲苯、氨、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(TDI)、氯乙烯单体、苯乙烯单体、可溶性铅、镉、铬、汞和砷等有害物质,以及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限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。

此外,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GB 50325、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》GB/T 18883等标准也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。2016年,又发布了《商用空气净化器》T/CAQI 9-2016、《新风净化机》T/CAQI 10-2016、《新风净化系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T/CAQI 25-2017、《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方法》T/CAQI 26-2017、《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规范》T/CAQI 27-2017等标准。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还有《中小学新风净化系统设计导则》、《中小学新风净化系统技术规程》、《室内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技术要求》、《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管理规范》、《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》等。

随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,行业发展也将渐趋规范有序。